当前位置:布艺文化公司国学红楼梦中宝玉与宝钗最后能完婚的真相是什么?
红楼梦中宝玉与宝钗最后能完婚的真相是什么?
2022-06-01

红楼梦里,宝黛钗三人的关系,一直是世人眼中最为关注的焦点。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

从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《红楼梦》十二曲:“空对着,山中高士晶莹雪,终不忘,世外仙姝寂寞林”,我们可以猜测出,贾宝玉最终娶的是薛宝钗,而林黛玉,已经魂归太虚了。

结局虽然已经确定,但在这其中,究竟发生了什么,却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。尤其是,薛宝钗是如何成为贾宝玉的妻子的?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。

今天便想通过个人的理解,来同大家聊一聊,薛宝钗是如何成为宝二奶奶的?

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,先声明一点,咋们讨论的依据是前八十回,毕竟,后四十回,并非曹公所写。

1、被众人看好的“木石前盟”。

从林黛玉的母亲去世后,六岁的林妹妹便被外祖母贾母接入了荣国府,同宝玉朝夕相处,情谊深厚。

只是,随着薛宝钗的到来,随着“金玉良缘”在贾府四处宣传,宝黛二人也因此口角不断。但无论是他们二人对彼此的情意,还是贾母对“二玉”的支持,都并未改变。

作为深得贾母喜欢的王熙凤,便两次公开打趣了宝黛二人。

第一次,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五回中,因为宝玉的脸被贾环用蜡烛油烫伤,因此,众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了怡红院看望宝玉。当聊到吃茶的事时,王熙凤便打趣了宝黛二人。

林黛玉听了笑道:“你们听听,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,就来使唤我来了。”凤姐笑道:“我倒求你,你倒说这些闲话。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,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?”众人听了,都一齐笑起来。

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,在贾府之中,备受尊重。因此,王熙凤若没有足够的信心,是不会用林妹妹的婚姻大事开玩笑的。

第二次,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九回,宝黛二人刚因“金玉良缘”而发生剧烈争吵,二人冷战了几天。最终宝玉选择了妥协,主动来到潇湘馆向林妹妹赔礼道歉。而就在他们二人重归于好的时候,王熙凤走了进来。

原来,见“二玉”闹别扭,贾母不放心,所以特意让凤姐来看望他们二人。见他们重归于好,王熙凤一边打趣着一边将他们拉到了贾母的房间,并当着众人的面说:

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,自己就会好的。老祖宗不信,一定叫我去说合。及至我到那里要说合,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。对笑对诉,倒像‘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’,两个都扣了环了,那里还要人去说合。”说得满屋里都笑起来。

显然,在王熙凤心中,她最看好的,便是“木石前盟”。

而在这一次他们二人争吵时,拿他们没辙的贾母,更是说出了: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。

我们再来看看兴儿与尤二姐尤三姐的对话。

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六回,贾琏的小厮兴儿为尤氏姐妹介绍了荣国府的情况。当他们谈论宝玉时,兴儿便说了这样一番话:

兴儿笑道:“若论模样儿、行事为人,倒是一对好的。只是他已有了,只未露形。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。因林姑娘多病,二则都还小,故尚未及此。再过三二年,老太太便一开言,那是再无不准的了。

“二玉”的婚姻,因为有贾母的支持,而被贾府众人看好。“木石前盟”的前景,在这个时期,是不错的。

2、“木石前盟”的潜在隐患。

当然,若没有发生突变之前,宝黛二人只怕真会如兴儿所说,等再过几年,老太太一开口,那是再无不准的。但事实并非如此,“木石前盟”,遇到了最大的变故,那就是元春晋封贤德妃。

贾元春,是贾宝玉的亲姐姐,是王夫人与贾政所生。而随着她突然晋封,她在贾府的威信,也瞬间达到了巅峰。

元春本身,又对母亲王夫人非常孝顺,当日未进宫时,便是出于对母亲的分忧,而细心教导着弟弟宝玉,让他认识了一千多字。进宫后,依然经常让人给父亲带话,好生教育宝玉。

因为受母亲王夫人的影响,贾元春,在面对宝玉的婚姻时,选择了“金玉良缘”。元春省亲后不久,在端午节赐礼时,公然将宝玉、宝钗的礼物给成了一样,而将黛玉与三春的给成一样,这足以说明了,元春的态度。

端午节期间,元春还特意让贾珍,带着族中的男子,前往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。但因为凤姐想看戏,贾母又极力支持,最终,这一场原为元春打平安醮,彻底变成了荣国府女眷的集体出行,除了王夫人外,荣国府的女眷几乎全部到场,热闹非凡。

但在清虚观打醮中,作为荣国公的替身张道士,却非常突兀地提到了宝玉的婚姻。

说毕,呵呵又一大笑道:“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,今年十五岁了,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。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。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,聪明智能,根基家当,倒也配得过。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,小道也不敢造次。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,才敢向人去张口。”

对于张道士提亲,向来有多种说法,而最让人接受的,莫过于这是元春与王夫人母女提前为“金玉良缘”摊牌的提前预示。

为何如此说?主要有三点。

(1)清虚观打醮是贾元春发起的。

(2)一向紧随贾母参加各种活动的王夫人,出人意料的没有到场。

(3)张道士所提的女子,年龄十五岁,而贾母在不久前,刚好替薛宝钗过了十五岁的生日。

所以说,这一场闹剧,被认为是王夫人与贾元春安排的,并非没有道理。

只是,不管怎样说,无论清虚观打醮是否有阴谋,但贾母的态度,却是非常明确的,而她的理由,也非常充分。

贾母道:“上会有个和尚说了,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,等再大一点儿再定罢。

贾宝玉的婚姻之所以要推迟,是因为他的哥哥贾珠,曾经因为早婚而早亡。贾珠的去世,是荣国府主子们的忌讳,无论是贾政、贾母,还是王夫人。都是如此。比如赵姨娘为贾环讨要彩霞,贾政就拒绝的说道,急什么,我已看好两个女孩,再等两年,一个给宝玉、一个给贾环。

而按贾府的规矩,小主子在将要成婚前,他的父母才会放两个女孩放到他的房间,进行婚前教育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作为贾宝玉的父亲,在对待宝玉婚姻这件事中,同贾母是一致的。

贾母对张道士提亲的拒绝,表明了她对元春端午节赐礼的态度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并没有彻底断绝“金玉良缘”的希望。

只是有关贾宝玉婚姻的问题,再一次成为了遥遥无期。而此时的薛宝钗,年龄已经到了十五岁的适婚年龄。她能等吗?也许,拖延宝玉婚姻的时间,让“金玉良缘”主动退出,是贾母当下最无奈的打算。

若贾母面对的是正常的女子,她的这招拖延症,很大程度上会生效。但问题是,薛宝钗不是一般人,薛姨妈一家不是一般人,她们完全不顾宝钗的年龄,选择了死缠烂打、死磕到底。

这样一来,“木石前盟”所潜在的威胁,那源于宫中元春这位贵妃娘娘的表态,依然存在着。

当然,除了元春对“木石前盟”的潜在威胁外,还有两点。

(1)年老的贾母。

前面我们说过,贾母是“木石前盟”坚定的支持者。她看好“二玉”,也有心成全他们。但问题是,贾母年纪太大了,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七回中,紫鹃情试贾宝玉,她欺骗宝玉。林家的人马上要来接林妹妹回苏州了,早则年底,晚则来年春天。

贾宝玉一开始并不相信,但随着紫鹃说的有理有据,他也不得不相信了。而结果就是:宝玉得知林妹妹要离开,再一次陷入了疯癫之中。

贾宝玉的突然发病,让荣国府上下忙成一团。如贾母、王夫人见了,都痛哭流涕。只是,当紫鹃出现后,宝玉一见到他,瞬间恢复了神志。众人通过询问紫鹃,才明白宝玉发病的原因。

一开始对紫鹃恨之入骨的贾母,在得知真相后,也释怀了。面对此时的宝玉,贾母说出了一番无奈而饱含深情的话。

正说着,人回:“林之孝家的、单大良家的都来瞧哥儿来了。”

贾母道:“难为他们想着,叫她们来瞧瞧。”

宝玉听了一个“林”字,便满床闹起来说:“了不得了!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,快打出去罢!”

贾母听了,也忙说:“打出去罢。”又忙安慰说:“那不是林家的人。林家的人都死绝了,没人来接她的,你只管放心罢!”

宝玉哭道:“凭他是谁,除了林妹妹,都不许姓林的!”

贾母道:“没姓林的来,凡姓林的,我都打走了。”一面吩咐众人:“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,你们也别说‘林’字。好孩子们,你们听我这句话罢!”众人忙答应,又不敢笑。

“林家的人死绝了”,贾母的话,多么的无情,小白第一次阅读到此,非常不解。贾母不是一向极力呵护林妹妹吗?但看了几遍以后才发现,贾母的话。

完全是为“二玉”着想。林家已经无人,林妹妹还能去哪?尤其是她对众人近乎恳求的姿态,更让心疼。

宝玉面对紫鹃所说的谎言,所决绝态度,无疑对支持“金玉良缘”的王夫人以及元春是一次警钟。

宝玉已经离不开黛玉了,你们难道真要眼睁睁地看着宝玉绝望而死吗?

其实这一点,也是薛宝钗之所以成为宝钗续弦的原因之一。

我们回到贾母本身来看,当宝玉康复后,紫鹃再一次回到了林妹妹的身边,这一天夜里,她同林妹妹,倾述了一番肺腑之言。

紫鹃笑道:“倒不是白嚼蛆,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。替你愁了这几年了,无父母无兄弟,谁是知疼着热的人?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,作定了大事要紧。俗语说,‘老健春寒秋后热’,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,那时虽也完事,只怕耽误了时光,还不得称心如意呢。

紫鹃的担忧,何其现实,如贾母这样年老的人,谁知道哪一天便归西了呢?而一旦贾母去世,宝黛二人又是怎样的模样呢?

(2) 林黛玉的身体。

除了贾母年老这个隐患外,对于“木石前盟”而言,林妹妹的身体,也是潜在的威胁之一。

林黛玉天生体弱,从会吃饭开始,便药不离身,在贾府这几年的时间里,由于性格敏感,寄人篱下的处境,以及对她与宝玉未来的忧虑,她的病情,变得越来越严重。

薛宝琴来到贾府,深得贾母的疼爱。虽然林黛玉并没有表露出她的嫉妒、忧虑,但多少,会影响她的情绪。

尤其是,她同宝玉所说的:近来我觉得眼泪比曾经少了。更加显示出了她病情的恶化。

晴雯被王夫人撵出贾府,没多久去世了,贾宝玉为她写下了长篇祭文《芙蓉女儿诔》,林黛玉正好听见了宝玉所念的其中一部分。

随后,她们二人,便围绕祭文,探讨了一番。而当宝玉最终说出:茜纱窗下,我本无缘;黄土垄中,卿何薄命时?

黛玉一脸狐疑的表情,似乎更注定了她们二人的结局。

3、为何说薛宝钗成为了宝玉的续弦?

曹公所创作的《红楼梦》,最善于用诗词、戏曲等提前预示众人的结局。就如宝黛二人共同探讨给晴雯所写的祭文一样。林黛玉最终因为薄命而无缘与宝玉修成正果。

对于这一点,原文有两点,可以作为薛宝钗成为宝玉续弦的佐证。

(1)林妹妹所写的《葬花吟》。

在《红楼梦》中,林妹妹是一个才女,而《葬花吟》,更是她的巅峰之作,全诗哀婉而充满悲情。但同时,这首诗,也预示了黛玉的结局。

花谢花飞飞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游丝软系飘春榭,落絮轻沾扑绣帘。闺中女儿惜春暮,愁绪满怀无释处,手把花锄出绣闺,忍踏落花来复去。柳丝榆荚自芳菲,不管桃飘与李飞。桃李明年能再发,明年闺中知有谁?三月香巢已垒成,梁间燕子太无情。明年花发虽可啄,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!

在这里,三月香巢已垒成,梁间燕子太无情。明年花发虽可啄,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!最值得我们注意。

“三月香巢已垒成”,是什么意思?作者在此,用的是拟人的手法,借用燕子做窝,预示着她与宝玉订婚的事实。但最终,因为突然,而导致了订婚成为了悲剧。

而这个突变是什么?在小白看来,应该有两个,其一是贾母的去世;其二是黛玉的去世,因为贾母的去世,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,正如紫鹃所说,没有了老太太,若姑娘这样的,还不是任人欺负?也正如她在《葬花吟》中所说,她真正过上了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,风刀霜剑严相逼”,而原本身体就羸弱的林妹妹,面对如此的生活,又能坚持多久呢?

她的去世,是注定的。

(2)藕官烧纸,是宝玉接受宝钗的提前预示。

在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八回中,特意描写了一个插曲,那就是,给林黛玉的戏子藕官,在大观园烧纸被夏婆子发现的事。

大观园,是元春省亲的皇家园林,属于方寸之地。因此,如藕官在大观园烧纸,是不符合规矩的。原本,夏婆子已经向探春等人告了状,但因为宝玉的维护,最终这件事不了知了。

同时,宝玉出于关心,也特意询问了她烧纸的原因。藕官感激于他的维护,但又不好对他直说,所以离开时,她告诉宝玉,芳官知道,你去问她便知。

贾宝玉,便是从芳官这里,听到了决定他最终续娶宝钗的精神支柱。

她说:‘这又有个大道理。比如男子丧了妻,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。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,便是情深意重了。若一味因死得不续,孤守一世,妨了大节,也不是理,死者反不安了。’你说可是又疯又呆?说来可是可笑?”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,独合了他的呆性,不觉又是欢喜,又是悲叹。

原来藕官之所以在大观园烧纸,是她对前任葯官的念念不忘,但是,在这个“大道理”面前,她又选择了接受新的蕊官。

而宝玉对她这番大道理的认可态度,似乎也预示了,在林黛玉死后,贾宝玉出于孝,而接受薛宝钗当续弦的事实。

布艺文化公司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57780188